形态描述
测量标本2尾,体长340-523mm;采自南海诸岛金银岛海域。
体长为体高的13.9-17.7倍,为体宽的21.8-33.0倍,为头长的7.3-7.4倍。头长为吻长的6.5-6.8倍,为眼径的9.5-10.6倍。尾部长为头与躯干合长的0.9-1.1倍。
体延长,侧扁。头中等大。眼小而圆,外被一层透明的皮质膜。眼间隔微凸,较宽。口裂大,后端伸过眼后缘下方。鼻孔每侧2个,分离;前鼻孔短管状,位于近吻端;后鼻孔稍突出但不呈管状,位于眼前缘上方。两颌及犁骨齿均为犬齿状。前上颌齿排列呈马蹄形,其中部具3个可倒性齿。上颌齿1行,齿较小,前部内侧有3个较大的可倒性齿。犁骨齿稀少,有齿3个。下颌齿较小。鳃孔小,侧位。肛门位于腹面中央附近。
体无鳞,完全裸露。无侧线孔。
背、臀鳍较低,均与尾鳍连续。背鳍始于口角与鳃孔之间的上方。臀鳍始于肛门的紧后方。无胸鳍。
体淡褐色至白色,头和身体上有16-21条同底色几乎等宽的黑色横带,带可延至背、臀鳍上,而在腹侧肛门前方的横带均不连续。第一横带位于吻端,第三横带位于背鳍起点,最后一横带位于尾端。大型标本由于间隔颜色加深,横带不明显。背、臀鳍具白色边缘。
体长为体高的13.9-17.7倍,为体宽的21.8-33.0倍,为头长的7.3-7.4倍。头长为吻长的6.5-6.8倍,为眼径的9.5-10.6倍。尾部长为头与躯干合长的0.9-1.1倍。
体延长,侧扁。头中等大。眼小而圆,外被一层透明的皮质膜。眼间隔微凸,较宽。口裂大,后端伸过眼后缘下方。鼻孔每侧2个,分离;前鼻孔短管状,位于近吻端;后鼻孔稍突出但不呈管状,位于眼前缘上方。两颌及犁骨齿均为犬齿状。前上颌齿排列呈马蹄形,其中部具3个可倒性齿。上颌齿1行,齿较小,前部内侧有3个较大的可倒性齿。犁骨齿稀少,有齿3个。下颌齿较小。鳃孔小,侧位。肛门位于腹面中央附近。
体无鳞,完全裸露。无侧线孔。
背、臀鳍较低,均与尾鳍连续。背鳍始于口角与鳃孔之间的上方。臀鳍始于肛门的紧后方。无胸鳍。
体淡褐色至白色,头和身体上有16-21条同底色几乎等宽的黑色横带,带可延至背、臀鳍上,而在腹侧肛门前方的横带均不连续。第一横带位于吻端,第三横带位于背鳍起点,最后一横带位于尾端。大型标本由于间隔颜色加深,横带不明显。背、臀鳍具白色边缘。
生物学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